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关于组织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的通知》文件精神,增强产学协同创新的内生动力,2025年8月27日,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赖静一行赴“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调研。
研讨会议由“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主任余胜泉主持。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赖静、 副院长唐本亭、教育产品中心总经理陈庆勇、研发一部总经理袁磊、科技创新部副总经理金宏彬、教育产品中心李晟,研发一部张成;“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技术总监高梦楠、行政办公室主任李晓琴、项目主管田苗、宣传主管冀林林参会研讨。
图 1会议现场
首先,汇报环节,余胜泉围绕背景及总体情况、代表性研究与成果、未来研究概要规划等方面汇报了联合实验室的建设进展。他指出,实验室三期建设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产出标志成果。代表如:研发智能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智慧学伴”;创新互联网的教育公共服务模式;原创教育领域国际标准学习元(Learning Cell);研发智慧阅读平台“三余阅读”。二是突破关键技术。包括:泛在学习资源组织和描述框架、学科知识图谱与认知地图、可解释知识追踪算法、学习意图理解、最近发展区的建模与计算研究、学科核心素养的计算、数据驱动的智慧教研等。三是联合承担重大任务。代表如:和教育平台,支持中国移动的重大课题攻关、北京移动发改委项目申报、北京移动首都教育新地图项目揭榜挂帅、北京移动参与智慧城市规划及人工智能教育超市规划,完成智慧教研、三余阅读、开放辅导(易懂在线)、E-PBL系统、雷达数学系统及学习路径个性化推荐等成果转化,支持5G教育专网、智慧云考场、5G智慧课堂研究项目,支持教育可信评价档案袋及电子学生证落地试点、基于电子学生证的智能答疑系统,形成了未来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系列研究报告等。
图 2余胜泉汇报
其次,演示环节,李晓琴展示了实验室研发平台:AI木铎智能教师。田苗演示了AI木铎智能教师的题目辅导过程,展示了平台呈现的教学策略、教学思路,其特色是将问答过程转化为学习过程,明显区分于常规拍照直接出答案而导致弱化学生思考的平台。张成演示了电子学生证智能体多种功能,诸如,百科问答(智能答疑)、语音控制场景、基于知识库信息的教育属性服务、用户画像等。
图 3张成演示
最后,研讨环节,双方团队就目前研究项目和平台的相近、交叉、联合、可持续发展性进行研讨,共同期望将北师大的教育研究、教育成果优势,与中国移动的标准化、规模化、群体化优势结合,促进产品的转化,朝着既实现中国移动集团效益,又丰富实验室成果产出的双赢方向发展。
图 4成研院团队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