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
分会场四|“模式·思维·评价”主题研讨会顺利举行2023-01-16

  

  8月7日上午, 第十六届全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年会分会场四, “模式•思维•评价”主题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召开。程鑫老师、徐刘杰博士、杜东海老师、隈翠荣老师、彭燕老师、潘祥成博士等和全国各课题区领导及一线老师代表出席会议。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融合实验室项目主管程鑫老师担任主持。

 

  分会场四现场

 

  中心程鑫老师主持研讨会

 

  会议开始,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徐刘杰博士做了主题为“STEM教育的跨学科融合与评价”的报告,他首先介绍STEM教育是在时代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的过程中呼吁对教育的改革这一诉求下形成的,同时秉承对学生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理念,也将被纳入我国国家战略发展政策中。随后,徐刘杰博士阐述了当前STEM教育的问题与挑战,如过分关注技术而不遵循教育规律、学生只会模仿老师的操作而没有真正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等,那么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实现跨学科的整合呢,徐博士介绍了相关要点,包括从真实问题出发,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为指导、进行课程知识的跨学科整体建构等。在此基础上,徐博士结合课堂教学,详细解读了进行跨学科整合的相关案例,包括不同模式下的教学设计如何具体实施,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融合设计如何实施,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融合如何实施等。最后,徐博士简要介绍了如何对STEM课程教学进行评价,包括多维度证据的搜集,评价框架等。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徐刘杰博士做主题报告

 

  随后,来自天津英华国际学校的杜东海老师做主题为“基于自主+探究理念的PDC”分享,杜老师首先从2017版未来学校基因图谱和OECD对2030所需要的能力报告介绍英华学校的教学理念。接着,杜老师对PDC的理念进行了解释,指出PDC是在“自主+探究”理念下,让学生以问题驱动为探究导向,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同时,指出PDC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此后,杜老师详细介绍了PDC的四步备课流程:确定学习重点、提炼核心问题、设计教学流程、选择教学工具,并详细论述了四页式备课的思路。对于PDC的教学过程存在六个循环,包括导入、自悟、探究、展示、点拨、延伸。最后,杜老师分享了他们学校实施PDC项目后带来的收获,包括访学交流、分享交流、头脑风暴,自主研究课程的个性化教学等。

 

  天津英华国际学校杜东海老师进行主题演讲

 

  来自北京市房山区城关第三小学的隗翠荣老师进行了“语文实践活动 聚焦学生素养”的分享,她首先介绍了教育的理念是“把孩子放在中央”,随后介绍学校的四个突出,包括立德树人等。接着,隈老师指出语文课程的要求尤其是重实践性,从而找准课程教学方向。在这一方向的指引下,隈老师强调要结合实践活动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塑造学生的人格。对于实践活动的类型,包括主题实践与探究活动、多学科融合的实践活动、全课程理念的实践活动。最后,隈老师针对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进行了详细的案例讲解,如单学科实践活动的思维导图课程,强调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作文的思路;讲述人物故事——十渡平西烈士陵园的实践活动开展;亲子阅读和亲子阅读分享卡的绘本教学实践活动;解决实际情境问题的劝说主题实践活动。跨学科实践活动的纸服装设计大赛、钟表设计教学、脸谱等。校级间结合的“春饼”案例的开展;地域资源如花冠、菜市场等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北京市房山区城关第三小学隈翠荣老师进行主题分享

 

  之后,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彭燕老师进行了主题为“智能时代下的育人模式探讨”的报告,彭燕老师首先从当前育人过程中老师面临的问题入手,让老师回忆在育人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引入今天的讨论议题,接着,彭燕老师从文献和政策两个方面揭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时代更加强调对人的健康的成长,同时在当前技术等条件的支撑下可行的解决方案,由此引出当前中心正在研究的项目——“AI好老师”。紧接着,彭老师介绍了AI好老师的设计理念和目标——帮助老师更好的解决育人问题,并详细介绍了AI好老师的系统架构,一共包含三个方面:数据收集、育人知识图谱构建、育人对话系统开发。最后,彭老师向大家展示了AI好老师的介绍视频,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系统的大致功能和思路,也介绍了未来AI好老师的发展方向和未来的应用。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彭燕老师做主题报告

 

  中心融合实验室项目主管程鑫老师做“混合式理念下的项目式学习”主题报告,程鑫老师首先介绍混合式理念的项目式学习背景,包括一线实践的问题和当前21世纪的技能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提出混合式理念下的项目式学习,其目标是关注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构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紧接着,程老师介绍基于某一知识点/主题的深入探究的WISE 图表故事,然后介绍了学科内知识的统整与延伸,并陈述“伸出援助之手的”案例。之后,程鑫老师重点介绍了项目式学习的设计,其中涉及六大循环环节: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协作探究、创作作品、展示作品、评价与修改。最后,程鑫老师就真实的问题驱动设计、多元目标导向设计、驱动问题设计、情境设计、学习问题分解与细化、确定项目成果、制定项目计划、进行实地和网络的混合探究、学习成员的分工协作、资源检索与管理等进行了分单元介绍。

 

  中心融合实验室项目主管程鑫老师做主题报告

 

  最后,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潘祥成老师进行了主题为“基于大数据驱动的学校教学管理”的报告。潘老师首先指出学生面临的三大学习问题:无效学习增加学业负担、学生效率提升不显著、学科能力提升效果不显著,由此提出要从工具性思维转换为人工智能思维。从关注工具的使用转向关注为什么使用,是否恰当的过程。同时,潘老师结合文献探讨和实践管理经验,提出了整合智能终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思维三位一体的大数据教学管理模型,并以课堂支架逻辑线、驱动方式逻辑线和思维方式逻辑线展开。最后,潘老师通过葫芦堡中学教师批阅微测次数的教学案例进行大数据教学管理模型的讲解,并结合自己在潍坊新纪元学校的管理经验,论述了如何有效地将大数据与教学管理进行整合。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潘祥成博士做主题报告

  会场最后,程鑫老师为汇报分享的各位老师颁发证书,并合影留念。

 

  分享老师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