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
2017年10月13日听评课简报2025-03-27

 

  2017年10月13日,北京师范大学高精尖中心的徐涛老师,刘婉丽老师,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孙璐璐、张丽峰前往河北石家庄的实验区进行了听评课指导。

  此次课题组一共开展了三项工作:

  英语组听评课;
       数学组听评课;
       语文组听评课。

  一、英语组进行听评课

  13日上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青园街小学四年级一班进行了英语听评课活动,来自国际城小学的梁曼老师讲解冀教版三年级下册《at the zoo》一课。首先,梁老师通过一首《good morning》歌曲向孩子们问好,并通过图片引导的方式让孩子们复习旧句型和旧词汇;然后通过101教育PPT创设动物园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学习过程中老师制作了微课、电子绘本等拓展听读材料,并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活动让孩子们不断交流,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高涨;最后,通过《goodbye》歌曲结束课程。

 

  

  图1 梁老师开展生生交际活动

 

  课程结束后,来自河北省裕华区的英语学科教研员范淑玲老师、各个学校的种子英语教师与北京师范大学的徐涛老师和孙璐璐对梁老师的英语课进行了评课。

  首先,各位老师肯定了梁曼老师本节课的优点:梁老师制作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非常切合主题的拓展听读材料;课堂中充分利用师生交际、生生交际、拓展听读等活动锻炼孩子的听说交际,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然后徐涛老师和孙璐璐结合英语111模式将梁老师的课程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从创设情境、新授、拓展和综合输出等部分提出几点建议:创设情境与目标相结合,例如歌曲的引入可以配合字幕以达到复习旧知的目标;新授环节梁老师做了一个非常优质的数字故事,建议老师也可以尝试通过让学生制作数字故事的方式锻炼思维;建议活动由易到难,增加层次性;提供充足的、合理的脚手架,例如AB句式、视频字幕等,合理引导学生开口交际。

 

  

  图2 老师们集体评课

 

  二、数学组进行听评课

  13日下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国际城小学进行了数学听评课活动,来自国际城小学的刘彦君老师讲解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用集合图表示问题》一课。首先,刘老师通过制作UMU微课,让学生们在课前进行了有效的复习和预习,并进行测评,在课上老师结合学生们的反馈进行讲授,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其次,刘老师通过让学生进行讨论、上台展示、真人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们进行探究学习,在此基础上结合微课总结重难点,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最后刘老师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体而言,本节课实现了探究式教学的目标,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图3 刘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解决问题

 

  课程结束后,来自河北省裕华区的数学学科教研员胡海燕老师、各个学校的种子数学教师与北京师范大学的徐涛老师和孙璐璐对刘老师的数学课进行了评课。

  首先老师们肯定了刘老师本节课的优点:活动丰富多样——通过将旧知和较为简单的新知制作UMU微课程让学生在课前学习,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学生们课前学习效果,并结合题目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探究集合图中各个部分所代表的含义,学生在课上通过画图、讨论和真人演示等方式进行集合图的学习;重点突出——在学生探究学习和真人演示之后,教师通过微课生动形象的再现课程重难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然后针对本节课的相关问题,老师们提出了相关建议:有效的提问方式,建议刘老师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架,避免学生对教师所抛出开放性的问题不知所措;合理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时会出现一些情况,例如对知识的歪曲理解,建议刘老师借助教具、动画、微课等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解释;建议刘老师加强对课堂的把握力度,以免学生在错误的探究方向上耗费过多的时间。

 

  

  图4 老师们集体听评课

  
三、语文组进行听评课

  13日上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青园街小学进行了语文听评课活动,课程是由高婧老师进行讲授,课程内容包括四年级上册的《观潮》、《海上日出》以及《准时的登录表演》。本次课程高婧老师采用的是精加略的教学模式,将《观潮》作为精读课文,《海上日出》和《准时的登录表演》作为略读课文,总共由三个课时完成,此次听课的课时为第二和第三课时。第二课时高婧老师主要对《观潮》进行了详细讲解,第三课时,高老师主要是对《海上日出》和《准时的登录表演》进行了简单的讲解,并让学生将这三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完成学习单,进行了小片段的写作和交流。整个课堂的气氛很活跃。

 

  

  图5高婧老师进行课程内容的讲授

 

  课程结束后,语文组教研员赵鹏老师以及各位听课的老师在会议室进行了评课。首先由高婧老师梳理了本次课的设计思路并进行反思。其他听课老师们也充分肯定了高婧老师的努力,并提出相关改进意见:例如语文教学在注重语用的同时也要注重情感,教师应该注重提问的的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考等;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任务的时候,对于比较长的要求不要用口述的方式,要放在PPT上;在第三课时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输出表达时间。

 

  

  图6 老师们对高婧老师的课进行点评

 

  13日下午由李长浩老师进行授课,课程内容包括五年级上册的《跨越百年的美丽》和《两弹元勋邓稼先》。本次课程也采用了精加略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将《跨越百年的美丽》作为精读课文,《两弹元勋邓稼先》作为略读课文,共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对《跨越百年的美丽》的讲解,让学生体会居里夫人的品格,并掌握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两种描写人物的方法。第二课时,李老师继续对《跨越百年的美丽》进行讲解,之后对《两弹元勋邓稼先》进行了讲解。课上,李老师播放了两段学生预习收获的视频,然后对课文的几个重点句子进行分析,学习其中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写作手法。最后,李老师出示鲁迅的《藤野先生》和朱自清的《背影》中的两个片段,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描写手法和人物形象,并让学生模仿写一个小片段,描写自己周围的人。

 

  

  图7李长浩老师进行课程内容的讲授

 

  课程结束后,语文组教研员赵鹏老师以及各位听课的老师在会议室进行了评课。首先李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李老师认为本次课学生的气氛不能充分调动起来,原因在于自己选择的分析文段不够典型;缺少有效的,有顺序的引导,以致于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写作手法的理解都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不够深入;本次课的内容讲解的多且散,对写作方法的讲解应该再聚焦一点;在写作时选择《背影》进行写作的示范文,难度有点大。其他老师对本次课也进行了点评,认为李老师的优点在于有效利用了预习小视频,不足在于精加略的教学模式没有在本次课中充分体现出来,而且思维导图的使用不恰当。结合以上内容,老师们提出相关建议:例如建议李老师应该将“美丽”作为文眼进行教学;教学重点应该是教会学生明白如何通过这些描写手法来突出人物的品质;建议李老师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以读促悟,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大输入,大输出;同时,在进行精读课文的讲解时,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进行重点句段的分析,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而在略读课文的教学时,应该更多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迁移;建议教师让学生参与进来,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制作小视频并在课前进行分享。

 

  

  图8 老师们对李长浩老师的课进行点评

  四、活动小结:

  本次的听评课活动中,四位授课教师均完成的十分出色,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机融合,丰富了课堂活动,而且学生积极活跃,授课效果十分出色。此外,实验区的其他老师们也均积极主动参与,在北京师范大学听评课小组以及石家庄市裕华区教研员老师们的指导下,各个学科老师们对相应的教学模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