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
创客教育,仅仅是创作发明吗?2025-03-27

 

  两年前,当“创客教育”一词正式出现在中国时,它还只是一个属于极少数老师讨论的话题。但仅仅过了两年,创客教育已经成为众多学术专家和教育人士研究的课题。

  今年初,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杨现民在一篇学术论文中写到,创客教育在我国已经悄然兴起,并在大踏步地摸索前进。杨现民在归纳总结创客教育的定义时写到:创客教育是一种融合信息技术,秉承“开放创新、探究体验”教育理念,以“创造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和以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

  这仅仅是“创客教育”的其中一个定义。

  事实上,对于这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不同的专家和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创客教育是一种跨学科的教育形式,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有人觉得创客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还有人强调教育活动要为学生积累知识服务,片面强调创造发明而缺乏基础知识的教育,不是创客教育。

  目前学术界和教育界对于创客教育的概念还存在分歧,但这并不妨碍创客教育在国内的流行,特别是在今年初李克强视察深圳柴火创客空间之后,许多中小学校正在积极与各地的创客空间联系,希望将创客教育引进校园。

  有意思的是,对于创客教育的未来发展,受访的专家学者却出现了不同的预期,有人认为形势一片大好,创客教育将是中国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有人觉得悲观,认为创客教育开始泡沫化,担心最后走入仅仅只是鼓励学生创造发明的歧途…… 

  

  余胜泉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

  警惕创客教育泡沫化

  随着创客在中国的火爆,开展创客教育也成为教育工作者热烈讨论的话题。但很多人对创客教育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创客教育出现让人担心大跃进现象。不遵循教育规律,一窝蜂让学生去学习开源电路板、3D打印、机器人等,过分关注技术的炫酷,缺乏科学的教育设计,缺乏基础性学科知识融合注入,使得创客教育变成学校秀场,出现了泡沫化的苗头。

  创客教育本质不是培养发明家,而是要在教育活动中融入创客的精神和内涵,将学习者培养成为有创客精神的人。要把有创造力的活动融合到教育中,提升学习与思考的热情,保持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客教育不能让学生都去搞创造发明,而是培养学生独辟蹊径的创新精神,让学生享受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学会分享与表达,在学习过程中分享创造的愉快,强调快乐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创客教育不是一味鼓励学生不切实际地荒废学业去搞创造发明、创业,而是强调创客的兴趣驱动、动手实践、创意创新的核心品质,推进跨学科知识融合的STEM教育,在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知识基础之上,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成长。

  在中小学开展创客教育,核心要关注两点:第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保持他们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第二,要有助于学生积累和活化基础知识,学生要想具备持续的创造力和创新性,必须要有相应的知识积累,缺乏扎实知识体系支撑的创新是走不远的。

  中小学生正处于形成基础学科知识体系以及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创客教育应该能够帮助学生打好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基础学科的知识,如果无法达到这个目的,缺乏知识支撑的创客教育,就像在沙滩上建大厦,是不适合在中小学开展的。

  在中小学开展创客教育,要转变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要转变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做作业、最后考试检验,转变为老师精心设计问题、精心准备学习资源、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帮助和引导学生去做、去尝试、去体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知识,同时让学生有更多交流的机会、更多分享与表达的机会、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更多知识迁移运用的机会,能力和素质也能得到成长。

  一直以来,我们的中小学生的基础教育知识相对扎实,但问题在于,孩子们不懂得把知识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知识迁移和利用能力比较差,而创客教育正好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创客教育的价值非常大,但不能走歪了,我反复强调,创客教育不是单纯地搞小创造小发明。我发现一些地方的创客教育过分强调玩新奇的电子积木工具,而不解释和学习背后的知识原理,这样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学生玩得很开心,却没办法完成知识的积累,不利于他们的长远成长。

  现在,创客教育在中国才刚刚兴起,却已经出现泡沫化的苗头:各地都在提创客教育,各种电子设备的厂商从推广设备的角度,推动纯设备使用的所谓创客教育,但许多人并不了解创客教育,也不知道如何遵循教育规律去开展真正的创客教育,创客教育不能滑入到在中小学推广创造发明的歧途。

  基于这点,我对创客教育的未来多少有点担忧和悲观。

  

  黎加厚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推动创客教育首要是行动

  目前国内教育界对创客教育深入系统研究的是祝智庭教授及其团队。祝智庭教授指出,“创客有广义和狭义两层概念,创客教育也应有广义和狭义两层理解。广义上创客教育应是一种以培育大众创客精神为导向的教育形态。狭义上的创客教育则应是一种以培养学习者,特别是青少年学习者的创客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模式。”

  我对“创客教育”的理解用一句话概括,创客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教育。

  创客教育是在历年来教育改革的基础上,融合了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挑战性学习、基于项目学习、做中学、课程整合、协作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教学改革的实践,把创新和maker结合。

  由于创客教育是从国外创客运动引入的,最先是由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一批热心教师尝试并推动的,国内各类媒体上面的介绍往往是从机器人大赛、三维打印、Scratch编程等话题进入读者的视野,这就给普通读者形成了第一印象,就是前面提到的狭义创客教育。目前许多学校领导都在考虑建设“创客空间”,甚至一些学校的领导向我咨询学校建设创客实验室需要配置多少台三维打印机、多少套机器人设备等问题。

  我在上海青浦区基层学校和教研室与部分一线老师讨论创客教育时,大家就提出了许多疑问,如:“创客教育”就是把公司提供的电子或者机器人模块让学生动手组装起来吗?“创客教育”就是信息技术课教师和科学课教师辅导学生课外活动吗?“创客教育”是不是让学生和老师研究信息技术或者互联网+这类高科技产品?“创客教育”让青少年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创客教育”是不是让老师像创客一样去搞发明创造?学校开展“创客教育”,最缺的是经费和师资,如何解决经费和师资问题?……

  这些疑问反映了广大一线教师对于什么是创客教育、学校如何开展创客教育、创客教育的具体教学策略和成功范例、创客教育的评价体系等问题还不清楚。

  如何推动未来创客教育的发展?首先是行动,要鼓励所有的学校和教师行动起来,在实践中去认识与提高。要积极鼓励和支持走在创客教育前沿的信息技术和科学课教师以及各地少年宫、青少年科技中心等积极开展狭义创客教育活动,但这远远不够,要实现中华民族培植以创客精神为核心的众创文化,必须要全体教师和学生参与,走广义创客教育之路。

  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学校反映,开展创客教育最难的是师资,我们的老师没有准备好,不知道如何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开展创客教育。创客教育要求老师从过去关注知识技能的教学,转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工匠精神的教学,教学方法、教学理念都要改变,但很多老师很难适应这种变化。现在急需要开展面向全体教师的创客教学法培训(狭义的或者广义的创客教学),让更多的老师关注创客教育,掌握创客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参与创客教育。

  

  李维明     四川省科学教育研究所技术教育研究室主任

  创客教育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创客教育是一种创新的教育形式,它有可能成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以前,我们的教育方式偏向于诱导型,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知识,现在通过创客教育让老师和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产品设计,我认为这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创新。

  现在有不少人将创客教育理解为信息技术教育,我长期研究信息技术教育,认为两者并不相同。虽然信息技术教育与创客教育都强调动手操作,但信息技术教育更偏向于技术,而创客教育不局限于技术,它本质上是一种思维,强调要有想法,哪怕是异想天开也好,然后去实现。创客教育的实现并不依赖信息技术。

  目前创客教育的发展形势很好,特别是在今年以来,我发现很多基层学校对创客教育的兴趣大大增加。前段时间,我组织考察深圳创客教育的活动,吸引很多基层中小学的校长和老师报名参加。在参观完深圳柴火创客空间后,好些校长和老师都买了几套他们的创客教育产品带回来研究。

  在我们看来,创客教育可能是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目前的问题是,创客教育虽然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大家也都积极响应,许多学校和老师都希望开展创客教育,大家都想做,但大家都不知道要怎么做,这是一种原生态、自发性的发展状态,不利于创客教育的持续发展,需要教育部门的帮助、支持、规范和引导。

  

  谢作如     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温州市名师

  3D打印进课堂,看上去很美

  3D打印要进入中小学课堂,肯定需要3D打印机厂商的支持。短短几年,3D打印机从数万元一下子降到数千元。一些精度不高的DIY打印机套件,价格甚至降到1500元左右,简直是白菜价了。从去年开始,北京、杭州、济南等地的教育局先后推出“3D打印进校园”的计划,政府采购了一大批打印机,然后分发到各个学校。

  但对于“3D打印进校园”,3D打印厂商真的准备好了吗?我看未必,机器价格是仅仅是一方面,要在校园扎根,还需要做很多工作。不可否认,当前的3D打印机还存在很多硬伤:1)打印作品的速度慢;2)机器维修困难;3)很多模型无法打印。

  打印机买来了,接下来做什么?根据前面的分析,打印机要么教师用要么学生用。让学科教师学会设计3D模型,然后打印出各种各样的教具用于教学,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除非3D设计要如PowerPoin一样,成为教师的必修技能。要知道,3D设计比做做PPT来说,难度不知道要高出多少个等级。所以,3D打印目前只能用于学生方面,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学习3D设计,并且能够打印出作品。

  3D设计跟STEM领域结合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和数学的结合,是大家最容易理解也最关注的。有专家分析数学和3D打印结合会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教学中,学习者可以看见具体的实物,现实中从三维的角度去观察物体,在概念的学习中能让学习者有一个真实的、三维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是来自于生活的理念。(2)归纳总结规律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学习者将生活中的问题归纳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借助3D模型,学生可以重新探索知识发生的过程,让缺少空间想象力的学习者有一个真实的认知过程。(3)总结规律,尝试制作。学习者在学会知识后,利用所学知识,可以制作一个3D模型,通过打印检验所学的知识是否正确。(4)创新过程。学会知识,就有了创新的条件,学习者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并通过3D打印的方式进行检验,并在创新的过程中让知识得到升华。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11ddcf0102vwg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