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工作内容 |
时间 |
成果 |
1. |
联合实验室李葆萍博士对STEM教学进行调研、整理、分析形成了提交深圳福田区的《STEM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报告。 |
2015.8.1-8.12 |
完成《STEM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报告。 |
2. |
联合实验室江丰光副教授探索了乐高玩具在硕士生课中的应用。 |
2015.8.1-8.15 |
在职硕士研究生体验了乐高工具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
3. |
联合实验室SEEKer小组探索了信息技术在美术学科、数理学科中的应用,并总结了7种教学模式。 |
2015.8.1-8.25 |
教学模式: 1、计算机协作绘图课促进多元智能发展的教学模式; 2、基于电子书包绘图工具的美术教学模式; 3、基于云课堂下微课学习与电子书结合的美术鉴赏课教学模式; 4、技术支持下的知识建构和探究学习模式; 5、跨文化/社区的协同知识建构模式; 6、机器人教学的校本教材开发; 7、平板电脑在数学课、历史课中的教学模式。 |
4. |
联合实验室SEEKer小组整理了当下教育领域中较为普遍应用的学习平台。 |
2015.8.1-8.26 |
完成了平台简介PPT。 |
5. |
联合实验室李葆萍博士针对当前智慧教室教师教学方法选择问题开展研究,并在CSSCI检索的教师教育研究期刊中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 |
2015.8.1-8.31 |
论文题目:《智慧教室中影响教师创新教学方法选择的因素探究》。 |
6. |
联合实验室张哲蒙老师修复vClass平台、MLlab网站,及听课大师工具(APP)中的漏洞和bug。 |
2015.8.1-8.31 |
发布新版本的vClass和听课大师,更新MLlab网站。 |
7. |
联合实验室Cheer小组探索了教学课件在英语学科中的应用,以及教学设计方案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 |
2015.8.1-8.31 |
提出了: 1、基于教学课件诊断的教师个性化培训模式; 2、基于教学设计方案诊断的教师个性化培训模式。 |
8. |
联合实验室余胜泉教授应扬州市教育局邀请,为扬州市骨干教师暑期培训班做专题培训报告。 |
2015.8.6 |
讲稿:《技术何以革新教育》。 |
9. |
联合实验室SEEKer小组撰写了“学科通用类”、“语文”、“物理”学科中的移动学习案例。 |
2015.8.6-8.24 |
完成《移动学习案例手册(修订版)》。 |
10. |
联合实验室余胜泉教授应人民教育出版社邀请,在南京召开的科研工作会议上做主题报告。 |
2015.8.7 |
讲稿:《技术何以革新教育》。 |
11. |
联合实验室何克抗教授、薛凯方老师前往福泉市,参加福泉市智慧教育项目启动仪式,何教授做智慧教育分享报告。 |
2015.8.11-8.13 |
讲稿:《智慧教室+课堂教学结构变革》。 |
12. |
联合实验室余胜泉教授应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邀请,在合肥举办的教育大数据峰会上做专题报告。 |
2015.8.12 |
讲稿:《互联网+教育评价的转型变革》。 |
13. |
联合实验室SEEKer小组对英国开放大学Innovation Report-Innovating Pedagogy进行整理、分析形成了提交中移动的《英国开放大学2014创新教学法报告解读》PPT。 |
2015.8.13 |
完成《英国开放大学2014创新教学法报告解读》讲稿。 |
14. |
联合实验室FESH小组对 “互联网+”教育中学校教育质量提升进行了研究。 |
2015.8.13-8.30 |
完成了第一版《”互联网+”教育中学校教育质量提升》报告。 |
15. |
联合实验室王阿习老师、郭晓珊老师、胡红梅、朱林霞、顿卜对移动互联网信息时代下教学范式、教师发展、学习方式、教学管理模式的变革趋势进行调研。 |
2015.8.13-8.30 |
完成了12个教学范式变革研究的专题报告;8个教师发展变革研究的专题报告;3个课程开放变革研究的专题报告;4个学习方式变革研究的专题报告;2个评价模式变革研究的专题报告;教学管理变革研究的专题报告;1个智慧环境变革研究的专题报告。 |
16. |
联合实验室余胜泉教授组织学习元小组开展学习元平台重构工作的进展汇报。 |
2015.8.14 |
针对学习元平台重构,余教授提出以下建议: 1、增强平台的智能化; 2、开放平台的接口,允许任意APP的连接; 3、完成平台个性化推荐功能的设计; 4、继续完善平台中本体的开发,可以将平台中的知识点通过本体建立关联关系。 |
17. |
联合实验室学习元小组设计学习元平台重构各子系统(学习元、知识群、课程、学习社区、公共交互组件、客户端等)的架构图、功能点描述和原型设计图。 |
2015.8.16-8.21 |
形成第一版《学习元平台技术架构与功能体系设计》报告。 |
18. |
联合实验室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探索了教育信息化会给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民族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6个领域中的教学、课程、学习、教育评价、教育管理和学校带来哪些影响。 |
2015.8.17-8.26 |
提交了第5版《教育信息化对教育革命性影响的内涵、标志和路径研究》报告。 |
19. |
在北师大前主楼B510,联合实验室陈天博士与中移动政企分公司开展联盟学校推广计划研讨会。 |
2015.8.18 |
会上联合实验室针对名校联盟的工作思路,提出以下4点建议: 1、计划要有清晰的目标: a) 打造公益形象:除了考虑商业利益外,要多与中小学打交道,从公益、研究、课题方面来考虑。 b) 通过联盟学校进行全国性的品牌布局。不再只是盯名校,而是要关注更多学校。 c) 形成一个资源的原创生成基地。建立资源的生产机制、筛选审核机制、合作运营机制。 d) 通过开展一些研讨性活动,如比赛、年会,来达到和教育品牌的传播。 e) 和教育平台要形成新产品的调研、中试基地。 2、 设计完善机制: a) 为“移动学习”联合实验室研究基地学校挂牌。 b) 开展一些活动,如互联网+教育变革交流大会,并给联盟学校设一些子课题,如优质资源、案例、论文评比、校长教师培训、MOOC课程。 c) 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交换机制、版权购买机制、荣誉机制。 3、 运营方案: a) 名义上以北师大为主导,负责业务开展。实际由中移动拓展学校、组织会议。 b) 以公益活动为主题,来开拓专业的合作伙伴(如教育协会),带动学校加入。在专业杂志发布自己的品牌广告,并借助微信公众号进行品牌推广。 c) 建立完善的服务机制,请专人负责企业与学校的关系。 4、 今年活动的策划: a) 完成方案、协议、彩页工作。 b) 创建500所互联网+教育变革的学校。 c) 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活动。 d) 开展《中国教育报》活动。 e) 请国务院参事汤敏探索一个公益活动。 |
20. |
联合实验室余胜泉教授应北京市教育信息网络中心邀请,参加北京市数字校园建设项目研讨会。 |
2015.8.18 |
为北京市数字校园建设项目发展提供了建议咨询。 |
21. |
联合实验室余胜泉教授在全国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举办的2015年“科普专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研讨班”上做专题授课。 |
2015.8.20 |
讲稿:《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 解析》。 |
22. |
联合实验室cheer小组研究了在传统课堂中,“vClass互动课堂”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模式。 |
2015.8.20-8.23 |
提出了以史论今的融合课堂教学模式。 |
23. |
联合实验室cheer小组探索了学习元app在英语学科和政治学科中的应用。 |
2015.8.20-8.23 |
提出了: 1、基于英文原著范例的英语词汇运用教学模式; 2、基于移动客户端的政治时事观点辩论教学模式。 |
24. |
联合实验室余胜泉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为天津市和平区骨干校长培训班授课。 |
2015.8.21 |
讲稿:《智慧教育变革与转型》。 |
25. |
联合实验室陈玲老师组织了4C小组8月份的学习讨论班,讨论班中王阿习老师、郭晓珊老师、胡红梅、朱林霞、顿卜双分别进行了文献分享。 |
2015.8.21 |
分享文献主题: 1、《Teacher learning in the context of a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mer. A case study》; 2、《Student-Generated Content in College Teaching. Content Quality, Behavioral Pattern, and Learning Performance》; 3、《Examining effectiveness of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in online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EAP) assessment in virtual classes》; 4、《A concept map-embedded educational computer game for improving students’ learning performance in natural science courses》。 |
26. |
联合实验室余胜泉教授应邀前往武汉参加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中心召开的2015全国智慧校园建设高端论坛,并做主题报告。 |
2015.8.22 |
讲稿:《智慧教育变革与转型》。 |
27. |
联合实验室万海鹏博士组织学习元小组开展学习元重构各子系统讨论会。 |
2015.8.22 |
会上陈天博士、万海鹏博士针对各子系统的设计提出了修改建议。 |
28. |
联合实验室王阿习老师、郭晓珊老师、胡红梅、朱林霞、顿卜双研究了基于平板电脑的英语、语文、理科的创新教学模式。 |
2015.8.22-8.25 |
模式讲稿:《基于平板电脑的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
29. |
联合实验室FESH小组在去年课堂指导中探索了LEGO教具在教学中的应用、基于学习元的师生共读活动、创客教育,并总结形成了小组的教学模式创新成果。 |
2015.8.23 |
形成讲稿:《FESH组创新教学模式》。 |
30. |
联合实验室组织了为期三天的内部研讨与培训。培训中,余胜泉教授做主题报告,各个小组分享研究的创新教学模式,以及一年级研究生做案例分析的学习与研讨。 |
2015.8.23-8.25 |
讲稿:《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及各试验区的创新教学模式讲稿。 |
31. |
联合实验室学习元小组针对第一版《学习元平台技术架构与功能体系设计》报告中存在问题进行修改。 |
2015.8.23-8.28 |
形成第二版《学习元平台技术架构与功能体系设计》报告。 |
32. |
联合实验室Cheer小组对北京市大兴区的信息化进行调研,并形成《大兴区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
2015.8.23-8.29 |
提交《大兴区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
33. |
联合实验室Seeker小组在实验室北京的试验区学校开展了数码点阵笔的教研交流活动。 |
2015.8.25 |
与学校就数码笔支持下的试卷评估和分析,及师生教学应用模式达成了初步研究意向。 |
34. |
联合实验室余胜泉教授应济南市教育局邀请,为济南市暑期骨干教师做专题培训。 |
2015.8.27 |
讲稿:《互联网+教育评价的转型变革》。 |
35. |
联合实验室余胜泉教授组织学习元小组开展了以“Seamless Learning”为主题的学习讨论班,讨论班上硕士生潘升,高梦楠,李威,尹幸禄,博士生吴鹏飞分别做了论文分享。 |
2015.8.29 |
分享论文主题: 1、《Towards User Support in Ubiquitous Learning Systems》; 2、《Smartphone Response System Using Twitter to Enable Effective Interaction and Improve Engagement in Large Classrooms》; 3、《Stop and Think: Exploring Mobile Notifications to Foster Reflective Practice on Meta-Learning》; 4、《Harnessing Technology for Promoting Undergraduate Art Education: A Novel Model that Streamlines Learning between Classroom, Museum, and Home》; 5、《Four Stages of Research on the Educational Use of Ubiquitous Computing 》。 |
36. |
联合实验室的专职教师对中移动发布的“和”教育平台(试用版)进行测试,并从用户(教师、学生、家长)体验角度提出了平台现存问题,及改进建议,形成2015年第8期教育信息化前沿报告。 |
2015.8.1-8.31 |
提交2015年第8期教育信息化前沿报告《中国移动“和”教育平台(试用版)改进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