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工作内容 |
时间 |
成果 |
1. |
联合实验室余胜泉教授、万海鹏博士前往百度公司,双方针对百度学堂的发展进行了交流。 |
2015.1.30 |
百度介绍了百度学堂,北师大介绍了学习元的理念,并展示了学习元平台; 双方讨论了在互联网教学内容结构设计、抽取、adaptive learning、机器学习、语义分析等方面合作的可能性。 |
2. |
受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邀请,联合实验室余胜泉教授在“教育技术:影响、场景、未来”主题论坛做主题报告。 |
2015.1.31 |
讲稿:《技术何以革新教育》。 |
3. |
联合实验室万海鹏博士对学习元平台已有的学习活动进行了优化,增加了同伴互评、社会化批阅、语义标注等活动的入口。 |
2015.2.1-2.3 |
为学习活动增加同伴互评、社会化批阅、语义标注活动的入口。 |
4. |
应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李金初校长邀请,联合实验室余胜泉教授在全校教师培训会做专题报告。 |
2015.2.2 |
讲稿:《技术何以革新教育》。 |
5. |
联合实验室余胜泉教授对基于平板电脑的互动教学系统工作小组的工作进行了阶段性检查,参与人包括张哲蒙、姜青新。 |
2015.2.2 |
工作改进建议: 1.内容与活动整合的备课系统原型基本就绪,可以演示使用。 2.备课界面加上教学模式库功能,预设部分教学模式,投票活动能够投入使用,概念图活动能够整合第三方工具。 3.客户端各教学环节及核心内容,图形化显示。 |
6. |
联合实验室李威对学习元平台中已有的知识地图进行改进,用饼状图显示学习者已学习、未学习和学习中的学习元数量。 |
2015.2.1-2.4 |
知识地图的改进。 |
7. |
联合实验室陈敏博士完善学习元平台中情境设置和情境动态学习内容自动聚合的功能。 |
2015.2.1-2.10 |
完善情境设置和情境动态学习内容聚合功能。 |
8. |
联合实验室丁国柱博士对基于学习元平台的资源语义标注功能进行了设计,并完善了学习元平台已有的本体系统。 |
2015.2.1-2.10 |
资源语义标注功能的设计和学习元平台本体系统的完善。 |
9. |
联合实验室吴鹏飞博士对学习元平台社会性知识网络本体部分进行了开发。 |
2015.2.1-2.10 |
完成学习元平台社会性知识网络本体部分的开发工作。 |
10. |
联合实验室高梦楠搭建了XMPP服务器,并基于该服务器开发了一个能够帮助学习者进行及时交流的学习工具。 |
2015.2.1-2.10 |
为学习元移动端增加及时聊天的学习工具。 |
11. 2 |
联合实验室吴娟副教授、李晓庆老师对《跨越名师集》的书稿内容进行讨论和撰写。 |
2015.2.1-2.15 |
修改和完善《跨越名师集》。 |
12. 1 |
联合实验室为了加强实验室项目指导人员的学习和指导水平,实验室组织了为期三天的内部人员培训。 |
2015.2.2-2.4 |
培训提升了项目组指导人员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对项目课题核心思想的理解、对学科教学的把握,并促进了实验室工作向新方向、新阶段、新研究的发展。 |
13. |
联合实验室蔡苏博士、李青博士、师鹏飞、朱高侠、王阿习、汪晓凤、刘立云等人完成了科大讯飞教案助手产品设计原型的定版。 |
2015.2.4 |
《教案助手原型设计源文件08版》、《教案助手介绍说明08版》、《教案助手使用说明书》。 |
14. |
联合实验室万海鹏博士对学习元平台知识群的学习评价方案进行了优化,增加了个人新建学习元评价功能。 |
2015.2.4-2.10 |
优化知识群的评价方案。 |
15. |
联合实验室李威为学习元平台中策展增加了行为记录的功能,将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编码记录。 |
2015.2.5-2.10 |
为策展增加行为记录功能。 |
16. |
联合实验室FESH小组在吴娟副教授带领下,对“信息技术促进课堂变革与转型的研究”和数字化阅读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研讨。 |
2015.2.6-2.28 |
形成《信息技术促进课程变革与转型的研究》和《数字化阅读》的初稿。 |
17. |
联合实验室任娜为学习元平台动态学习元模板增加了两个后台页面,后台展现规则页面和学习者情境设置页面。 |
2015.2.8-2.11 |
为动态学习元模板后台增加展现规则页面和学习者情境设置页面。 |
18. |
联合实验室对vClass课堂互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了分析与调研,整理形成2015年第2期教育信息化发展前沿报告。 |
2015.2.1-2.28 |
完成《成果报送:vClass平台》研究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