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6日上午8:30~10:30,自然交互学习小组在北京师范大学演播楼212举办了本学期第一场seminar。本次seminar主要由蔡苏老师和实验室博士后、北京邮电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的李青老师分别就增强现实学习环境和移动学习两个方面进行了汇报及讲解。小组成员朱高侠、吴琦、马玉莹、李守良4位硕士研究生以及2位访问学者胡海斌老师、刘佰祥老师参与了讨论。
蔡苏老师首先为大家说明了实验室的整体研究方向和本小组本学期的研究任务方向,接着为大家做了“Augmented reality cases in Education”的报告。他首先介绍了AR的定义、AR技术的分类,然后展示了我们将AR应用于教育实践的一些成果和其他比较有创意的AR技术应用。接下来从用户如何参与创作、AR技术提供的探究空间、如何与现有学习管理系统进行整合、如何与智能技术和移动技融合五个方面总结了目前AR的发展趋势与面临的挑战。并与参与人员讨论了我们能做一些什么并明确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然后李青老师做了“移动学习发展的新趋势:多设备,泛在移动学习环境的构建”的报告。他首先从使用时间、使用场合和使用模式三个方面分析了不同媒体设备的应用,并得出结论:多设备应用已成为常态,移动学习已经开始走向泛在时代。然后结合现代人的习惯分析了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个人电脑的特点和用途,并从移动性、隐私性和操作姿势三个维度来研究消费媒体。最后,总结了影响泛在学习体验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多设备、泛在移动学习环境构建的六个原则:优先原则、适用性原则、流畅性原则、情境化原则、均衡原则和独特性原则。
最后蔡苏老师再次强调了Seminar的纪律,要求大家认真准备,按时参加,以制度化推动本组工作。
图1 小组成员在讨论